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婺江湖》刊发郭金喜教授等人文章《以创新集群体系培育和发展市域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4-22来源: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点击:16

4月22日,微信公众号《婺江湖》刊发郭金喜教授和杨雪萍老师共同署名文章《以创新集群体系培育和发展市域新质生产力》。文章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师大基地研究成果。


郭金喜和杨雪萍指出,如何利用优势在新一轮科技变革浪潮中创造性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系到区域竞争和民生福祉的根本。就金华而言,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创新集群体系,是培育和发展市域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原文如下:

以创新集群体系培育和发展市域新质生产力

郭金喜、杨雪萍


2023年9月首提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阐述与部署不断推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要求各地“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到市县单元,每个地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如何利用优势在新一轮科技变革浪潮中创造性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系到区域竞争和民生福祉的根本。就金华而言,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创新集群体系,是培育和发展市域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一、创新集群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回顾人类发展历史,正是第一次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凭借新的增长曲线摆脱了困扰数千年的马尔萨斯陷阱。而后,每一次科技产业革命,都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引爆新质生产力,一次一次使人类登上更高的发展阶梯。

 

世界技术经济史表明,创新常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拥有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定空间。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重新发现充满活力的马歇尔产业区,由交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其他中介组织等组成的产业集群,因其地理临近性、经济集聚性、网络包容性和动态发展优势等特征被观察者视为“创新的空间”与发展增长极。特别是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集群,更是被视为“创业创新精神的栖息地”,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科技、新产业和新模式,成为观测世界科技产业变革和新质生产力进程的重要方向标。越来越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达成共识:产业集群是国家与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石,发展区域创新系统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打造创新集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各地不断涌现出强竞争力、高带动力的产业集群。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共同富裕探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从区域产业组织看,也在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创新创业,生成了“小企业、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的块状经济,通过发展集群培育和创新,进而形成创新集群,适时转型升级为都市经济与创新经济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集群。

 

放眼全球,世界级的创新集群普遍拥有世界级的创新领导企业、世界级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引领力,主导全球价值链发展。不同于被逐底竞争锁定并逐草而居的生产集群,创新集群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优势,以创新型领导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以支持创新的金融机构、社会服务组织及政府组织等为支撑,以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区域文化为基座。

 

二、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构筑创新集群体系

 

从发展过程和科技创新的作用方式看,由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大体经过由0到1、由1到3、由3到N三个阶段,分别形成技术革命性突破驱动新产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生成新模式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等发展类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市域创新集群,需要在着眼未来竞争超前布局的基础上,重新盘点区域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先立后破的方式,将打造创新集群作为构筑区域性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1.以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促共融为区域创新集群特色。活跃的民营经济、庞大的交易市场与特色产业集群的复合,是金华经济活力的根基所在。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努力,金华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纺织、医药等18个百亿元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和30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以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为龙头的市场集群,已形成富有市域特色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体系。202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020.32亿元,占全市GDP的33.61%。现代服务业是金华的主导产业。202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45亿元,占全市GDP的58.02%,增速比GDP增速高1.2个百分点达8%。从进一步发展市域创新集群体系的要求看,需要借助数字经济的变革力量,集全市之力在全市域推进“港、廊、链”深度联动,以国际陆港城市拓展全市综合服务能力、以科创廊道聚合提升创新空间,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人才链的在地延伸与复合夯实集群创新基石,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建设及其融合发展水平。

 

2.以“2+4+X”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产业导向。其中,“2”代表具有规模优势与动态能力的纺织服装、五金制造两个传统优势产业,“4”代表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个新兴产业,“X”则指量子计算、氢能等未来产业,是发挥优势着眼未来的战略选择与现实安排。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产业意味着细分方向多、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对受诸多条件制约的多数地级市而言,需要在综合科技领军人物与实业家等意见基础上,仔细筛选细分赛道,保持充分的耐心,并做好风险防范。

 

从规模看,规上工业企业偏少、规上工业增加值偏小,需要进一步做大规上工业企业基数和产业规模,提升龙头企业的“链主”能力。截至2023年11月,全市规上企业为5817家,仅3家入选2023年度民营企业500强。2023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246.05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1.68%,总量列全省第8位。

 

从产业类型看,传统产业仍是金华制造业的重心,亟需以技改促进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不及预期,亟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23年17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4.79%,增速为3.6%,低于全部规上工业0.8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仅占总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8.85%,增速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低1.9个百分点。

 

从集群影响力看,在我省公布的两批15大产业88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中,仅义乌市智能光伏产业集群入选核心区(共35个),金华开发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整车制造)、兰溪市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智能织造)、兰溪市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储能电池及材料制造)、永康市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休闲户外家具、智能厨卫电器)和东阳市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电子专用材料)5个入选协同区(共53个),无论是入选集群的数量还是规模效能,与全省先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3.以数字经济催化提升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与先进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创业创新和吸纳就业的主战场,全市在册与新增的市场主体主要在第三产业。打造创新集群体系,需要高度重视信息服务业集群、市场集群和影视文化集群等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积极发挥其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助推作用。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集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极强的赋能作用。金华在游戏交易平台领域、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一定的基础与优势,金华开发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发展区被授予“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金华之心数字楼宇上榜全省“首批示范型数字楼宇名单”,但与杭州、宁波等相比,差距较大。2022年,两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分别达8258.8亿元、694.3亿元,金华仅为86.4亿元。要充分利用全省唯一入选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的试点城市等机遇,深挖先进制造业集群与市场集群等行业性发展需求及生活服务需求,在专业化特色化服务领域创造新优势。

 

进一步提升市场集群。2023年发布的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金华有5家入选,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中国科技五金城分列第1位和第11位。这些市场不仅汇集信息服务、广告、会展和物流等现代商贸服务业,还以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不断拓展线上交易与国际贸易版图,不断助推甚至引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金华最为活跃的城市名片。要继续深耕交易市场优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线上经营业态和服务能力,孵化细分产业,不断拓展以市场为龙头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群。学习SHEIN,鼓励“链脉”型企业(集团)生长,推动专业市场与专业零售商的联动发展,共同做强国际贸易节点城市。

 

做强影视文化集群。以横店影视产业集聚区为龙头,金华已初步形成全域全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并生成“影视+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能为超过70%的中国影视剧提供拍摄及后勤服务。对标国际先进的影视文化产业,需要在研判AI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系统性变革与整体性重塑影响的基础上,深度思考与推进前期创作、后期制作、人才培养、金融服务与专业影展等方面的补链与强链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打造创新集群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突出以创新效果论英雄,在重视未来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以创新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同样不可忽略。只有立足区域实际构筑好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推进的创新集群体系,一个区域才能行稳致远,赢得未来。


(作者郭金喜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杨雪萍为义乌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编辑:温文琰